【正文】 22 23 30 31 32 222 223 230 231 232 角接触球轴承 7 ( 1) 0 ( 0) 2 ( 0) 3 ( 0) 4 70 72 73 74 圆锥滚子轴承 3 02 03 13 20 22 23 302 303 313 320 322 323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8 11 12 811 812 (外圈无挡边) 圆柱滚子轴承 N 10 (0)2 22 (0)3 23 (0)4 N10 N2 N22 N3 N23 N4 推力球轴承 5 11 12 13 14 22 23 24 511 512 513 514 522 523 524 (内圈无挡边) 圆柱滚子轴承 NU 10 (0)2 22 (0)3 23 (0)4 NU10 NU2 NU22 NU3 NU23 NU4 深沟球轴承 6 18 19 618 619 滚针轴承 NA 48 49 69 NA48 NA49 NA69 注: 表中 “( ) ”号括住的数字在组合代号中省略; 类型代号为 5,尺寸系列代号 11~ 14 的为单向推力球轴承,尺寸系列代号为 22~ 24 的为双向推力 球轴承 轴承手册 7 尺寸系列 尺寸系列是轴承宽度系列或高度系列与直径系列的组合。宽度系列指径向接触轴承或向心角接触轴承的内径相同,而宽度有一个递增的系列尺寸(依次递增: 8, 0, 1, ……6 )。高度系列指轴向接触轴承的内径相同,而轴承的高度有一个递增的系列尺寸(依次递增: 7, 9,1, 2)。直径系列表示同一类型、内径相同的轴承,其外径有一个递增的系列尺寸(依次递增:7, 8, 9, 0, ……5 )。轴承尺寸不同,其承载能力也不同。 类型代号和尺寸代号又以组合代号的形式标印在轴承端面上。见表 14。 内径代号 内径代号表征的 是轴承内径的大小,其表示方法如下: ( 1)公称直径在 10~ 480mm之间的轴承内径代号用下列方式表示 内径代号 00 01 02 03 04~ 96 轴承内径 /mm 10 12 15 17 代号数 5 ( 2)公称直径≥ 500mm以及 d=2 2 32 的轴承,代号直接用内径毫米数表示,但在与组合代号之间用 “/”分开,如深沟球轴承 62/22,轴承内径 d=22mm。 ( 3)公称直径为 ~ 10mm 的非整数,代号直接用内径毫米数表示,在其与组合代号之间用 “/”分开,如深沟球轴承 618/,轴承内径 d=。 ( 4)公称直径为 1~ 9mm 的整数,代号直接用内径毫米数表示,在其与组合代号之间用“/”分开,如深沟球轴承 618/5,轴承内径 d=5mm。 二、前置代号和后置代号 前置、后置代号是轴承在结构形状、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有改进时,在其基本代号左右添加的补充代号。 前置代号 它表示轴承组件,用拉丁字母表示。代号含义见表 15。 表 5 滚动轴承前置代号 代号 含义 示例 代号 含义 示例 F 凸缘外圈的向心球轴承 (仅适用 d≤ 10mm) F618/4 LR 带可分离内圈或外圈与 滚动体组件的轴承 — L 可分离轴承的可分离内圈或 外圈 LNU207 GS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座圈 GS81107 R 不带可分离内圈或外圈的轴 承 RNU207 WS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轴圈 WS81107 K 滚子和保持架组件 K81107 KIW 无座圈的推力轴承 KIW51108 KOW 无轴圈的推力轴承 KOW51108 岗位训练手册 8 后置代号 后置代号用字母或字母加数字表示。当轴承改变的项目较多,且具有多组后置代号时,按表 3 所列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 ( 1)内部结构代号 内部结构代号表示轴承内部结构的 变化,但同一代号对不同轴承含义也不同,具体见表 16。 表 16 轴承内部结构代号 代号 含 义 B 角接触球轴承 公称接触角 α=40176。;圆锥滚子轴承 接触角加大 C 角接触球轴承 公称接触角 α=15176。;调心滚子轴承 其内孔为圆柱形 E 加强型 即轴承内部结构设计改进,增大承载能力,如 NU207E AC 角接触球轴承 公称接触角 α=25176。 ( 2)密封与防尘套圈变形 密封、防尘与外部形状变化代号见表 17。 表 17 密封、防尘与外部形状变化代号 代号 含 义 示 例 代号 含 义 示例 RS 轴承一面带骨架式橡胶密封圈 6210RS 2Z 轴承两面带防尘盖 62102Z 2RS 轴承两面带骨架式橡胶密封圈 62102RS FS 轴承一面带毡圈密封 6210FS Z 轴承一面带防尘盖 6210Z 2FS 轴承两面带毡圈密封 62102FS 注:以上是常见的密封、防尘代号,具体的密封、防尘与外部形状变化代号可查阅《机械设计手册 (第四版 第二卷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七篇 第二章 P7196。 ( 3)保持架及其材料代号 表 18 保持架结构型式及其材料代号 代号 含 义 代号 含 义 保持架材料 保持架结构型式及表面处理 F1 碳钢实体保持架 H 自锁兜孔保持架 F2 石墨钢实体保持架 W 焊接保持架 F3 球墨铸铁实体保持架 R 铆接保持架(适用于大型轴承) F4 粉末合金实体保持架 E 磷化处理保持架 Q1~ Q4 青铜实体保持架 D 碳氮共渗保持架 M 黄铜实体保持架 D1 渗碳保持架 L 轻合金实体保持架 D2 渗氮保持架 T 酚醛层压布管实体保持架 C 有镀层的保持架( C1 — 镀银) TH 玻璃 纤维增强酚醛树脂保持架 A 外圈引导 TN 工程塑料模注保持架 B 内圈引导 J 钢板冲压保持架 JA 钢板冲压保持架,外圈引导 Y 铜板冲压保持架架 FE 经磷化处理的钢制实体保持架 SZ 保持架由弹簧丝或弹簧制造 V 满装滚动体(无保持架) ( 4)轴承材料代号 轴承材料代号表示轴承的套圈、滚动体是由何种材料制造的。如: 轴承手册 9 /HN 表示套圈、滚动体由耐热钢制造; /HC 表示套圈、滚动体由渗碳钢制造; /HA 表示套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或仅是套圈、滚动体由真空冶炼轴承钢制造,等等。具体请查阅《机械设计手册 (第四版 第二卷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七篇 第二章 P7195。 ( 5)公差等级代号:滚动轴承公差等级分为 6 级,其代号及含义见表 19。 表 19 公差等级代号 代号 /P0 /P6 /P6x /P5 /P4 /P2 公差等级及其含义 0 级 代号中省略不表示 6 级 高于 0 级 6x级 高于 6 级,适合于圆锥滚子轴承 5 级 高于 6x级 4 级 高于 5 级 2 级 高于 4级 ( 6)游隙代号 轴承游隙指轴承的内圈相对于外圈或相反,沿半径方向或轴线方向,由一个极限位置移到另一个极限位置的移动量,因此,游隙有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轴承中所需游隙的大小,是由内、外配合的松紧程度、轴的弯曲变形、轴承与外界温差及轴承润滑冷却要求所定。当配合越紧,弯曲变形越大米乐M6(MiLe)亚洲官方网站- 赔率最高在线投注平台,温差越大,润滑冷却要求越高,则应用有大游隙的轴承。 轴承游隙分为 6 组,具体见表 110。 公差等级代号与游隙代号需同时表示时,可进行简化,取公差等级代号加上游隙组号( 0 组不表示),如 /P63 表示轴承公差等级为 6 级,径向游隙 3 组。 ( 7)配置代号 配置代号是指成对安装的向心角接触轴承的安装方式。 背对背安装 ——两轴承外圈宽端面对宽端面安装(图 13); 表 110 游隙代号 代号 含 义 示 例 /C1 游隙 1 组,小于 /C2 NN3006K/C1 /C2 游隙 2 组,小于 0 组 6210/C2 — 游隙 0 组,基本径向游隙,代号中省略 6210 /C3 游隙 3 组,大于 0 组 6210/C3 /C4 游隙 4 组,大于 /C3 NN3006K/C4 /C5 游隙 5 组,大于 /C4 NNU4902/C5 /CN 0 组游隙, /CN 与 H、 M 或 L 组合,表示游隙范围减半,与 P 组合,表示游隙范围偏移,如: /CNH—0 组游隙减半,位于上半部, /CNM—0 组游隙减半,位于中部, /CNL—0 组游隙减半,位于下半部, /CNP—游隙范围位于 0 组的上半部及 3 组的下半部。 /C9 轴承游隙不同于现标准 62052RS/C9 表 11 配置代号 代号 含义 示例 /DB 成对背对背安装 7210C/DB /DF 成对面对面安装 32208/DF /DT 成对串联安装 7210C/DT GA 轻预紧 深沟球轴承及角接触球轴承 用于角接触球轴承, “G”省略 6210/DFGA表示深沟球轴承 6210,修磨端面后,成对面对面配置,有轻预紧。 GB 中预紧 GC 重预紧 CA 轴向游隙较小 深沟球轴承及角接触球轴承 CB 轴向游隙较 CA 大 CC 轴向游隙较 CB 大 CG 轴向游隙为 0 (圆锥滚子轴承) R 载荷均匀分配 注:详细内容查阅《机械设计手册 (第四版 第二卷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七篇 第二章 P7195 岗位训练手册 10 面对面安装 ——两轴承外圈窄端面对窄端面安装(图 14); 串联安装 ——两轴承同向排列,安装在一个支点上(图 15)。 ( 8)其它 其它特性代号表示轴承的振动加速度、噪声极值、启动力矩、内外圈油孔数目、套圈的最高工作温度、内装润滑脂的标准 等等,具体请参阅《机械设计手册 (第四版 第二卷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七篇 第二章 P7195。 第三节 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一、滚动轴承的润滑 润滑的目的:降低摩擦阻力和减轻磨损;吸振、冷却;防锈等。 润滑剂: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 润滑方式: 一般根据速度因数 dn 值确定: d —— 轴颈直径 mm; n —— 轴的的转速 r/min 当 105)2~( dn —— 脂润滑,润滑脂的装填量一般不 超过轴承空间的 1/3~ l/2 当 105)2~( dn —— 油润滑:浸油润滑,油面高度不超过最低滚动体中心 飞溅润滑 喷油或喷雾润滑,适合于高速轴承 某些特殊环境如高温和真空条件下采用固体润滑剂。 二、 滚动轴承的密封 密封目的:阻止润滑剂的流失;防止外界灰尘、水分等侵入轴承。 密封方式:按照其原理不同可分为 —— 接触式密封:毡圈或橡胶圈,适用在线速度较低的场合 —— 非接触式密封:不受速度的限制 —— 组合式密封: 密封装置的结构和特点见表 12。 第四节 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一、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选择滚动轴承的类型与多种因素有关,通常根据下列几个主要因素。 ( 1)允许空间。 ( 2) 载荷大小和方向。例如既有径向又有轴向联合载荷一般选用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如径向载荷大,轴向载荷小,可选深沟球轴承(“ 6”字开头)和内外圈都有挡边 轴承手册 11 的圆柱滚子轴承(“ NF、 NJ、 NUP”字母开头),如同时还存在轴或壳体变形大以及安装对中性差的情况,可选用调心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如 轴向载荷大,径向载荷小,可选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 5 23”字开头)、推力圆锥滚子轴承(“ 9”字开头),若同时要求调心性能,可选用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2”字开头)。一般角接触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需要成对安装使用。 ( 3)轴承工作转速。一般轴承的工作转速低于极限转速,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的极限转速较高,适用于高速运动场合,推力轴承的极限转速较低。 ( 4)旋转精度。一般机械均可用 G 级公差轴承。 ( 5)轴承的刚性。一般滚子轴承的刚性大于球轴承,提高轴承的刚性,可通过“预紧”,但必须适当。 ( 6)轴向游动。轴承配置通常是一端固定,一端游动,以适应轴的热胀冷缩,保证轴承游动方式,一是可选用内圈或外圈无挡边的轴承,另一种是在内圈与轴或者外圈与轴承孔之表 12 常见轴承的密封方式 岗位训练手册 12 间采用间隙配合。固定支承限制两个方向的轴向位移,可选用能承受双向轴向载荷的轴承。单向限位支承可选用能承受单向轴向载荷的轴承。游动支承位轴向不限位,可选用内外圈不分离的轴承。在轴两端采用了径向间隙不可调的向心轴承,且轴向位移是以两端端盖限定时,其一端必须留出间隙 C( LC L =两轴承中心距, mm)。 ( 7)摩擦力矩。需要低摩擦力矩的机械(如仪器),应尽量采用球轴承,还应避免采用接触式密封轴承。 ( 8)安装与拆卸。装卸频繁时,可选用分离型轴承,或选用内圈为圆锥孔的、带紧定套或退卸套的调心滚子轴承、调心球轴承。 二、公差等级选用原则 ( 1)在中等载荷、中等转速以及旋转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传动装置中可选用 P0 级。 ( 2)在转速较高和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旋转机构中,可选用 P P5。 ( 3)在高速、高精度的旋转机构中,可选用 P4 、 P2 级。 第五节 轴承的安装与拆卸: 滚动 轴承是精密机械零件,其套圈和滚动体积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为了保证轴承精度、寿命和性能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应根据轴承的结构、尺寸及配合性质而定,安装拆卸轴承的作用力应直接加在配合的套圈端面上,不可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也不可直接加在保持架、密封圈和防尘盖等易变形的零件上。 一、轴承安装前的准备: 有防尘措施、各种工具齐全、各配合件的测量检查、清理各配合件表面的杂物、可分离轴承避免错装。 清洗:新的轴承表面涂有油质,主要防止生锈不起润滑的作用,可彻底清洗方可使用。一般用煤油、汽油。清洗时一手提内圈 ,另一手慢慢转动外圈使滑道、滚动体、保持架上的油污完全洗掉之后,再洗外表面。 对已经脂润滑的轴承及双侧具油封或防尘盖,密封圈轴承安装前无需清洗 。 二、装拆方法 拆卸 轴肩高度通常不大于内圈高度的 3/4,过高不便于 图 16 滚动轴承的正确拆装方法 轴承手册 13 轴承拆卸(如图 16)。 对外圈也是如此应留出拆卸高度 h1(如图 17)。 安装 轴承的安装应根据轴承结构,尺寸大小和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压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得套圈端面上,不得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 。 轴承安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 1)压力法(压入配合) 1)内圈安装 适用于轴承内圈与 轴颈是过盈配合,配合量不大的中、小型轴承。 轴承内圈与轴使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 2)外圈安装 适用于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 3)结合型 内外圈同时安装适用于轴承内、 外圈与轴颈或轴承座孔均是过盈配合,配合过盈量不大的中、小型的轴承。 安装 时 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押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 B)温差法( 加热配合 ) 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 , 是一种常用和省力的安装方法。此法适于过盈量较大的轴承的安装 或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多次装拆及更换轴承的场合 , 轴承的加热一般采用油浴法或感应器加热法。 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 80~ 100℃ ,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 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座紧配合时,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用油箱加热轴承时,在距箱底一定距离处应有一网栅,或者用钩子吊着轴承,轴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杂质进入轴承内或不均匀的加热,油箱中必须有温度计,严格控制油温不得超过 100℃ ,以防止发生回火效应,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轴承的冷装一般用液氮降温,冷装时,其冷却温度应不低于 80℃。 C)液压法 图 17 拆卸高度和拆卸螺孔 岗位训练手册 14 适用于配合过盈量较大,装拆次数多的中型轴承。 圆锥孔轴承的安装 圆锥孔轴承可以直接装在有锥度的轴颈上,或 装载紧定套和退卸套的锥面上,其配合的松紧程度可用轴承径向游隙减小量来衡量,因此,安装前应测量轴承径向游隙,安装过程中应经常测量游隙以达到所需要的游隙减小量为止,安装时一般采用锁紧螺母安装,也可采用加热安装的方法。 推力轴承的安装 推力轴承的 轴圈 与轴的配合一般为过渡配合,座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一般为间隙配合,因此这种轴承较易安装,双向推力轴承的中轴 圈 应在轴上固定,以防止相对于轴转动。轴承的安装方法,一般情况下是轴旋转的情况居多,因此内圈与轴的配合为过 盈 配合,轴承外圈与轴承室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高速精密角 接触球轴承的安装 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主要用于载荷较轻的高速旋转场合,要求轴承高精度、高转速、低温升低振动和一定的使用寿命。常作高速电主轴的支承件成对安装使用,是内表面磨床高速电主轴的关键配套件。 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使用寿命与安装有很大关系,米乐M6(MiLe)亚洲官方网站- 赔率最高在线投注平台(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应注意以下事项: ( 1) 轴承安装应在无尘,洁净的房间内进行,轴承要经过精心选配,轴承用隔圈要经过研磨,在保持内外圈隔圈等高的前提下,隔圈平行度应控制在 1μ m以下; ( 2) 轴承安装前应清洗干净,清洗时内圈斜坡朝上,手感应灵活,无停滞感,晾干后,放入规定量油脂,如属油雾 润滑应放入少量的油雾油; ( 3) 轴承安装应采用专门工具,受力均匀,严禁敲打; ( 4) 轴承存放应清洁通风,无腐蚀气体,相对湿度不超过 65%,长期保管应定期防锈。 圆锥滚子轴承的安装 轴承的安装必须在干燥、清洁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安装前应仔细检查轴和外壳的配合表面、凸肩的端面、沟槽和连接表面的加工质量。所有配合连接表面必须仔细清洗并除去毛刺,铸件未加工表面必须除净型砂 。 轴承安装前应先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干净,干燥后使用,并保证良好润滑,轴承一般采用脂润滑,也可采用油润滑。采用脂润滑时,应选用无杂质、抗氧化、防锈 、极压等性能优越的润滑脂。润滑脂填充量